什么是逆向选择成本
逆向选择成本是指由于拥有私人信息的交易者提交订单后所导致的交易商(做市商)对股票价值预期的修正(Brennan & Subrahmanvam,1996)。在竞价市场,逆向选择成本是对流动性提供者(下达限价订单的交易者)的一种补偿。逆向选择成本通常与该笔交易规模成正比。
逆向选择成本理论,也称作间接成本理论,是由Eckbo和Masulis在1992年为解释股权融资之谜而提出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由于管理层与一般投资者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逆向选择效应,所以公司的SEO公告导致公司股价的下降,但是增发地承销商对融资公司进行质量评估缩小了信息不对称等原因,所以配股过程中的逆向选择效应大于增发过程中的逆向选择效应,从而使得配股公告导致的股价下跌比增发公告导致的股价下跌的幅度更大,即配股的间接成本(也可视为逆向选择成本)比增发的间接成本要大,进而,配股的总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大于增发的总成本,因此解释了股权融资之谜,即尽管配股有更低的直接成本(承销费用、注会费用、律师费用等)。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上市公司在进行SEO时,大多数还是选择增发来筹资。
逆向选择成本的起源
对于某个证券的价值,某些投资者了解的信息比做市商更多,做市商与这些投资者交易将导致损失。由于做市商无法区别了解信息的投资者与不了解信息的投资者,但他们又必须进行这些注定亏本的交易,为了弥补与有信息优势的投资者交易的损失,做市商必须对所有的投资者都征收费用.
逆向选择成本的内容
根据逆向选择成本理论,企业是否进行投资取决于三个重要参数:投资项目未来的盈利能力(用b表示)、筹集资金的直接发行成本(用f表示,如果采用承销方式,则包括承销费用)和可能发生的从现有投资者向新投资者的财富转移成本(用c表示,为股票的内在价值和公司宣布配股后的股票价格之间的差额)。管理者拥有信息优势,了解公司投资项目的未来发展前景和投资者的认购率(k),管理层的目标是使股票内在价值最大化,即如果b-(f+c)≥0时,企业就应当筹集资金进行投资。在模型中,认购率k是个外生变量,它是由投资者个人的消费习惯、财富制约、分散投资组合的利益、保留现有投票权和股利收益权等因素来确定的,管理者无法控制。有关k的信息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向市场传递,它可以通过宣告认购承诺,通过市场上配股权的交易量(交易量越大,说明配股的认购率k越低;反之,说明认购率k越高,还可以在配股结束时宣告配股的实际认购率。
在以上的这些条件下,c是由认购率k和新股发行方法所确定的。如果市场确信,现有的投资者会认购所有发行的新股(即k=1),那么就不存在财富从现有投资者向新投资者转移的问题(c=0),即不存在逆向选择成本,是否发行新股的决策简化为是否b-f≥0,如果b>f,企业应当采用非承销配股方式发行新股,这种方法下不发生承销费用,直接发行费用最低。如果k<1,价值低估的企业会发现发行新股的成本特别高,因为发行价格低于内在价值,对现有投资者的权益产生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根据认购率k的程度进行逆向选择(选择发行成本高的方式发行新股),在逆向选择成本和通过承销发行取得的利益(降低c)之间进行平衡,在均衡点ks,企业采用非承销配股和承销配股方式的总发行成本是一样的,如果企业估计的认购率k>ks,则企业采用非承销配股的方式发行新股;如果k<ks,则企业应当采用承销的方式发行新股。
评论